做餐飲,需要有賣點才易吸引顧客,才易被消費者記住,但是,你知道什么是餐飲的賣點嗎?
做商品的都想有一好的賣點,做餐飲也一樣,好的賣點能吸引好奇顧客群體的眼球,能給企業(yè)帶來意想不到的經濟增長點。
如何做好,從實踐來看沒有固定的模式,也沒有理論依據(jù),大多是看到有人在做,感覺很好,有時甚至對一類現(xiàn)象不知用何種理論去解釋,也就談不上給出評價了,如果是業(yè)內人士,且是精于同業(yè)的可能會發(fā)現(xiàn)獨到之去,一般的也就走過錯過了;如是消費者就有可能去看一看,看了也就可能真的消費了,那商家的目的也達到了。現(xiàn)在餐飲業(yè)競爭激烈程度大家都心知肚明,從店堂的裝璜到軟件的配置,從菜肴的開發(fā)到員工的高端培訓,都體現(xiàn)了生存的不易,可越是競爭激烈越就有沖破城樓的,他們做的得心應手,游刃有余。
定位是每個企業(yè)開張就已草擬好的,從定位找賣點可收到擴張的奇效,外國洋快餐一度被國人稱為“垃圾食品”,但就是這樣的食品卻大賺國人一把,他們的賣點大多盯在國內的年輕人和兒童,讓你開口就能說它,餓了就想它,作為給孩子的獎品還離不開它,去了消費了還有小禮品,讓你下次還去,因為還有更好的在那等你。看看我們的企業(yè),要么定位于官方公務消費,要么定位不清,再要么無所謂定位,就是一種愿者上鉤,當然談不上什么賣點。
營銷是很多企業(yè)不得不用的武器。餐飲也不例外,營銷方法很多,真正做的好的卻不多。現(xiàn)在有的企業(yè)在報紙等媒介上宣傳自己店堂如何高檔,菜肴如何精美,服務如何精細入微,最后卻是大量的廣告費打了水漂。為什么會這樣?還是因沒有明確的定位,造成無目標營銷。更可以理解為沒有為自己的企業(yè)尋找賣點。這賣點是針對定位群體的營銷行為,你要找到不同群體的口味特點,消費習慣,消費時間,愛好,收入支出的大致情況;還要考慮你的商圈,你最能代表你企業(yè)特點的東西。否則不要開口營銷,更不要說賣點。只有先定位好,在定位的基礎上營銷,爾后才是賣點。
現(xiàn)在很多的餐飲用“大”,“奇”,“特”,“怪”等等來吸引顧客,可是不知這樣能吸引多少來消費的?至多不過吸引個別饕餮者的眼光,但不一定就能打動他們的味蕾。還有目前國人的經濟收入拿出少量的錢偶爾奢侈一下可以,但面對今天你“奇”,明天我“怪”的餐飲市場誰又能消費得了?不如學浙商,從一針一線小利開始,效果可能還好一些。川味店中很多小利方面做的很好,如:小火鍋,自助餐,送泡菜,免費的啤酒;人人都怕麻卻又丟不了的那香味;都是它的賣點,而且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改變了國人的某些飲食習慣。
有些企業(yè)想做大做強,不是擴張店鋪的數(shù)量,就是搞加盟,連鎖。可一段時間之后母店都不見了影子,這就是國人的虛榮心在作怪。你能搞十個店,我就能搞十個以上,反正不能落下。卻不知有錢可以擴張,市場卻不是有錢就能玩得轉的。行業(yè)都有自己的規(guī)律,有自己的生存周期和生存空間,受地域習俗文化影響很大。就是大樹移植也得考慮溫差和地質不是?何況飲食?在東部你賣羊湯,西部做海鮮,南賣辣北賣甜不是不行但做大就就做不了,即使你將能改的都改了,但你改不了地方習俗,改不了“媽媽味”!所以賣點的選擇要有針對性,不能力勸回民同胞吃豬肉不是?本地經營可以夸張一點,異地發(fā)展就應小心,不求全而應針對特定人群。讓他們想起“媽媽味”才是行之有效的舉措。分享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canyin360
美食街,排檔城,風味巷,土菜館,各地都有;現(xiàn)在還有山珍,農家樂,漁港之類。其實這都是賣點的最好例子。利用群體效應,特色效應,集中經營。但有些問題也不能忽視,牌子是掛了,跑到那個市場都一樣,牛肉街內只有那么一兩家經營,而且味也與宣傳的大相徑庭。農家樂成了戲園子,菜成了填肚子的物件,不知是樂那一塊?
餐飲發(fā)展快,是經濟發(fā)展的結果,但餐飲的建設卻沒有在實質上得到提高。從業(yè)人員素質低,學習時間短,社會職業(yè)地位不高,保障性不強都給餐飲的發(fā)展增加了阻力,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和理論,政策的投入餐飲發(fā)展是很難適應現(xiàn)在的飲食需求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