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odjx導讀:白底藍花的塑料碗里,盛著豆花狀的酸奶。這種酸奶不是用吸管吸食,而是要用小勺子舀起來,慢慢咀嚼。近兩年,這種名為“青海老酸奶”的食品因其獨特的包裝和口味,引得眾多消費者追捧。但是,隨著行情節節看漲,各地眾多奶企紛紛爭相“賣老”,希圖分一杯羹,一時間拉開了一場“老酸奶”的“混戰”。對此,許多消費者困惑不已:一夜之間,酸奶們咋就都“老”了呢?
專家指出,青海老酸奶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獨特的品質工藝,盲目跟風很可能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。因此,需謹防“混戰”扼殺這一新興產業。
霧里看花 酸奶紛紛“賣‘老’”
許多消費者表示,對形形色色的“老酸奶”,真是霧里看花。“你看,現在好多的老酸奶包裝都一樣,都是白底藍花的塑料碗。”消費者何先生說,“不仔細看還真分不清,這對消費者是種誤導。我買了幾種嘗了一下,口感參差不齊。”
在青海各地有一種傳統酸奶,凝結若豆腐花,用碗盛著,食用時用小勺挖取。這種酸奶有著獨特的制作工藝,許多到過青海的游客都被這種美食吸引。
2008年青海小西牛生物乳業有限公司成功實現傳統酸奶的工業化生產,為了突出青海本地特色以及傳統特點,他們將這種新產品取名為“青海老酸奶”,還設計了以藍、白為主色調的青花瓷造型外包裝。“因為青海最早的碗裝酸奶就是用藍色花紋的白瓷碗裝的。”小西牛乳業總經理王維生說。
據介紹,“青海老酸奶”一經問世,立即受到追捧,日產量從最初的4噸增加到70多噸仍然供不應求,許多到青海旅游的游客都成箱購買。但是這一火爆的局面,很快引起了全國各家乳業的注意,各地形形色色的“老酸奶”紛紛上馬,其中不乏蒙牛、三元、完達山這樣的乳業巨頭。
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發現,目前在市場上,各種各樣的“老酸奶”令人眼花繚亂:“東北老酸奶”“蒙古老酸奶”“北京老酸奶”,甚至“漢口老酸奶”“西湖老酸奶”都登上了商店的貨架。
站在超市的冷柜前,五花八門的“老酸奶”讓劉女士看花了眼,“這些外包裝都差不多,都叫‘老酸奶’,真不知道該選哪一種。”
利潤可觀 引發“混戰”恐連累整個行業 食品行業本身具有很大的脆弱性。在目前“老酸奶”的混戰中,不排除一些雜牌乘虛而入,追求的只是眼前的短期利益。在這種情況下,任何一個突發事件,都會對這個新興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。
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“青海老酸奶”是小西牛的“拳頭”產品,僅2009年銷售額就達到8000多萬元,2010年則有望翻番,達到1.6億元。對于目前的“混戰”,小西牛乳業的總經理王維生非常無奈。現在雖然還沒直接影響企業的銷售量,但是他擔心,這種無序的局面,長遠來看對企業發展不利。在混亂的局面下,萬一哪家資質不夠的企業“出點事”,連累的是整個行業。
王維生說:“青海是我國四大牧區之一,食用酸奶有幾百上千年的歷史。‘青海老酸奶’其實代表了青海一種食用酸奶的文化。像文化、品質這些深層次因素,并不是通過簡單地模仿就可以照搬的。”
對于形形色色的“老酸奶”,王維生表示,當時只是注冊了“青海老酸奶”這個整體商標,別人用“老酸奶”也不好說什么。
據了解,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大部分老酸奶價格在每碗4元左右,幾乎是普通酸奶的兩倍。業內人士指出,國內普通 酸奶市場份額已經被大品牌瓜分殆盡,中小乳品企業急需新產品拓展生存空間,老酸奶售價較高、利潤空間可觀,因此大家爭相效仿生產也就不足為奇。
一家生產“東北老酸奶”的企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老酸奶在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有著悠久歷史,并非青海省獨有,其產品是自己企業獨立研發的。而對于相似度高的其他酸奶,不會花精力去追究。
對于目前各地企業混戰“老酸奶”的局面,專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陜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尹小俊說,食品行業本身具有很大的脆弱性。在目前“老酸奶”的混戰中,不排除一些雜牌乘虛而入,追求的只是眼前的短期利益。在這種情況下,任何一個突發事件,都會對這個新興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“這樣的事件在奶業中并不缺少前車之鑒。”尹曉俊說。